图书介绍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 刘春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184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人身权-侵权行为-赔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5

四、文献综述7

第二章 非财产损害概述12

一、损害与损失的辨析14

(一)“损害”的概念14

(二)“损害”与“损失”的概念辨析20

二、与非财产损害相关的概念22

(一)非财产损害的概念22

(二)非财产损害的分类27

(三)非财产损害的特点29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与非财产损害赔偿金31

(一)概念31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性质与特点33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特点35

第三章 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37

一、关于赔与不赔的争论38

(一)关于人格商品化的争论38

(二)关于非财产损害与损害赔偿金无法估算的争论40

(三)关于无法补偿说的争论43

(四)关于法官行使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的争论44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历史沿革45

(一)英美法系45

(二)大陆法系50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53

(一)社会正义与法道德53

(二)社会成本与侵权威慑57

(三)社会利益的衡量59

四、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职能61

(一)金钱承载着多元信息61

(二)赔偿金具有补偿、抚慰与惩戒的作用62

(三)赔偿金是对人格权的确认与尊重63

(四)金钱赔偿是唯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形式65

第四章 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的归类与赔偿范围67

一、“疼痛和痛苦”68

(一)“疼痛和痛苦”的概念68

(二)“疼痛和痛苦”的表现形式71

(三)“疼痛和痛苦”的可赔偿范围74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85

(一)“安乐生活的丧失”的概念85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的表现形式88

(三)“安乐生活的丧失”的可赔偿范围91

三、特殊状态下的自然人——感知能力是否为先决条件?94

(一)受害人处于昏迷状态、植物人状态和大脑损伤的情况94

(二)胎儿与婴幼儿106

(三)精神病人112

(四)受害人受伤至死亡期间的非财产损害——对死者求偿权的继承114

四、受害人近亲属的非财产损害123

五、刑事案件受害人的非财产损害132

第五章 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确定与支付135

一、裁定赔偿金的制约因素136

(一)政治因素137

(二)法律因素138

(三)经济因素140

(四)文化因素141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估算因素143

(一)加害人的过错146

(二)伤害的严重性150

(三)多重伤害152

(四)业已存在的残疾与伤害153

(五)伤害的持续时间155

(六)受伤害的环境158

(七)受害人的年龄与性别158

(八)当事人的身份、地位与资力162

(九)其他因素——减额因素165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计算170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170

(二)司法价目表178

(三)专家证人186

四、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裁定原则188

五、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或定期支付190

(一)弊端所在191

(二)益处所存193

(三)各国概况194

六、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99

(一)赔偿金裁定的现状与趋势199

(二)最高赔偿额的限定205

第六章 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210

一、立法与司法解释的不足210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用语不规范211

(二)权利主体范围模糊,对受害人的保护受限215

(三)《侵权责任法》未规定“身体权”,弱化了对身体完整性的保护216

(四)“严重性”的标准过于模糊219

二、司法实践的不足222

(一)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范围过小222

(二)原告不主张非财产损害赔偿224

(三)赔偿金数额过低226

三、《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27

(一)《侵权责任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文规定精神损害赔偿227

(二)《侵权责任法》将生命健康权作为第一位序的民事权益227

(三)《侵权责任法》将一般条款和具体列举相结合来保护民事权益228

(四)《侵权责任法》采纳三元论的归责原则更好地保护民事权益229

(五)《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责任优先承担的原则230

第七章 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234

一、立法建议236

(一)用非财产损害赔偿取代精神损害赔偿并使之成为法定概念236

(二)将“非财产损害”归类为“疼痛和痛苦”与“生活乐趣的丧失”239

(三)将身体权法定为独立的人格权243

(四)对健康与身体完整性的损害是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独立诉因252

(五)扩大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范围261

二、赔偿额的确定原则与裁量因素278

(一)裁定赔偿金数额的原则279

(二)确定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裁量因素289

三、增加非财产损害赔偿的金额302

(一)关于限额赔偿的争论302

(二)提高赔偿额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306

结论310

参考文献313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