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
  • 王浩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99520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水生态治理技术1

1.1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2

1.2绿水青山的水生态治理技术5

1.2.1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7

1.2.2治水实践的科学思辨8

1.2.3治水理念指引与生态流域9

1.2.4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流域建设13

1.3政府和科学家对“绿水青山”的责任15

1.3.1政府对“绿水青山”的责任15

1.3.2科学家对“绿水青山”的责任16

1.4对浙江省“五水共治”的认识与建议16

2论绿水青山的生态保育与生态发展战略21

2.1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22

2.2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及生态问题的反思24

2.2.1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24

2.2.2生态问题的反思25

2.2.3我国的生态问题26

2.3中国生态治理的措施及战略27

2.3.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7

2.3.2退化生态系统恢复27

2.3.3生态系统管理28

2.3.4全球变化的适应与应对29

2.3.5区域可持续发展29

2.4进一步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0

2.4.1理念创新30

2.4.2技术创新32

2.4.3制度创新33

3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未来能源系统的关系37

3.1能源系统的转型38

3.1.1全球能源系统的变化38

3.1.2能源系统转变的驱动因素40

3.1.3瑞典解决发展与排放问题的经验43

3.1.4瑞典生态城案例研究46

3.2未来清洁能源系统47

3.2.1实现能源系统的新维度48

3.2.2智慧能源系统50

3.2.3智能分布式能源系统52

3.3未来能源系统的展望54

4“绿水青山”理念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创新发展57

4.1政策背景58

4.2我国水安全概况58

4.2.1保障水安全是基本的民生问题58

4.2.2对水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59

4.2.3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60

4.2.4初步构建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61

4.3我国水安全面临的挑战62

4.3.1水资源约束趋紧62

4.3.2水质自然本底条件较差63

4.3.3水污染严重63

4.3.4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突出63

4.3.5水生态功能退化64

4.3.6净水技术有待提高67

4.4“绿水青山”理念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发展67

4.4.1 践行“绿水青山”理念,推进创新发展67

4.4.2统筹规划,推动水环境长效治理的创新机制68

4.4.3综合治理黑臭水体的创新技术路线69

4.4.4进一步完善饮用水相关法律及标准70

4.4.5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激励政策70

4.4.6开源节流,保障水资源量足充盈71

4.4.7污染防控,确保源洁流清72

4.5聚焦前沿,创新水安全保障技术74

4.5.1面向未来建设深度处理水厂及保障饮用水安全74

4.5.2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保障体系75

4.5.3提高水体非常规污染物的处理能力76

4.5.4强化膜分离机理研究76

4.5.5深化纳米技术适用性研究76

5美丽乡村建设79

5.1美丽乡村概念80

5.1.1绿水青山与美丽乡村80

5.1.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历程80

5.2美丽乡村发展理念81

5.2.1中国发展模式2.0版81

5.2.2浙江湖州“生态+”81

5.3美丽乡村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82

5.3.1复合生态系统概念82

5.3.2山、水、林、田、湖的复合生态系统:萍乡市麻山生态新区规划83

5.3.3美丽乡村与传统民居改造88

5.4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技术与商业模式93

5.4.1浙江温州三垟湿地93

5.4.2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94

5.4.3海南文昌凌村河96

5.4.4山东青岛胶州湾湿地规划97

6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路径99

6.1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之路?100

6.2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102

6.3城乡的融合与生态现代化107

6.4资源城市转型111

7绿水青山与“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113

7.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4

7.2“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建设”114

7.3策略一:“反规划”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即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综合解决问题116

7.4策略二:新美学,大脚美学,大自然美学,景观生态系统美学117

7.4.1与洪水为友:金华燕尾洲公园117

7.4.2回归生产:沈阳建筑大学118

7.4.3珍惜足下文化与遗产,循环再生——中山岐江公园118

7.4.4最少干预:秦皇岛汤河红飘带119

7.4.5让自然做工:天津桥园120

7.4.6绿色海绵营造水弹性城市: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120

7.4.7景观作为生命系统:上海后滩公园121

7.4.8集成案例一:迁安三里河11千米城市河流综合治理122

7.4.9集成案例二:六盘水明湖湿地——海绵系统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122

7.4.10集成案例三:三亚的城市双修123

7.4.11集成案例四:浙江浦江县浦阳江125

7.4.12生态城市从家做起:低碳之家125

7.5结语126

8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技术127

8.1为什么是以水动力为基础、以水质(地表Ⅲ类水)为目标128

8.1.1水动力的力量128

8.1.2水质的阶段性目标129

8.2水生态治理工程技术措施130

8.2.1 河床三维坑塘水系系统130

8.2.2湿地岛屿的空间格局131

8.2.3效仿自然的跌水堰沉淀及曝氧133

8.2.4生态驳岸及三道防线的设计134

8.2.5土壤微生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系统的构建135

8.2.6原位微生物激活素的投放136

8.3绿水青山先行示范小镇:湖北荆门爱飞客生态小镇绿水青山生态工程设计138

8.3.1项目简介138

8.3.2目标与理念139

8.3.3生态策略及技术建议139

8.4绿水青山先行示范区:眉山市东坡区圣寿片区传统民居聚落片区改造144

8.4.1项目介绍144

8.4.2目标与理念144

8.4.3生态建设技术措施145

9论绿水青山与可持续发展149

9.1人类面临的问题150

9.2基于生态系统弹性(Ecosystem Resilience)的生态环境认知156

9.3“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58

9.4“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61

10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功能165

10.1生态系统服务166

10.1.1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166

10.1.2国际热点与前沿167

10.2生态文明169

10.2.1 生态文明阐述169

10.2.2发展阶段170

10.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171

10.3.1我国生态面临问题171

10.3.2生态系统管理滞后172

10.3.3生态服务功能格局与变化174

10.4城镇生态系统特征与变化180

10.4.1长三角生态服务格局变化181

10.4.2快速城镇化过程及其特点181

10.5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格局185

11打造绿水青山的商业模式187

1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济发展的理念188

11.2“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188

11.2.1重庆市大渡口区伏牛溪湿地公园及体育公园策划189

11.2.2重庆市大渡口区伏牛溪湿地公园及体育公园建设经济分析191

11.3“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品质195

11.3.1 温州市三垟湿地概念性规划195

11.3.2温州市三垟湿地建设经济分析196

11.4“绿水青山”打造与城市建设的融合196

11.4.1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设计方案197

11.4.2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投融资方案198

11.5“绿水青山”的生态可持续性与经济可持续性202

11.5.1爱飞客生态小镇的“绿水青山”设计方案203

11.5.2爱飞客生态小镇的“绿水青山”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5

11.6结语206

12绿水青山的经济学207

12.1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8

12.2绿水青山的经济学原理210

12.2.1自然资本210

12.2.2生态补偿210

12.2.3绿色GDP211

12.3绿水青山如何成为金山银山?212

12.4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216

13“绿水青山”与“五水共治”的实践经验219

13.1浙江省“绿水青山”的实践经验220

13.1.1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221

13.1.2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226

13.1.3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下一阶段建设重点工作226

13.2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工作情况228

13.2.1主要做法228

13.2.2主要成效233

13.2.3浙江“五水共治”的思考236

14湖州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行区237

14.1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239

14.1.1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239

14.1.2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240

14.1.3湖州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地240

14.1.4湖州是太湖流域的生态涵养地240

14.1.5湖州是全国首个地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41

14.2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241

14.2.1走出了城乡一体的新路子241

14.2.2探索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242

14.2.3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新体系243

14.2.4打造了生态环境的新优势244

14.2.5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新氛围245

14.3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下一步安排245

14.3.1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做好战略部署245

14.3.2打通“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抓好绿色发展246

14.3.3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建好“绿水青山”246

14.3.4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保障246

14.3.5打造绿色惠民共建共享品牌,促进全民参与246

热门推荐